一、先研究数据,再动手作图
研究好数据,作图才能有的放矢。制作图表时,也要遵循数据处理时的严谨有序原则,保证图表的严谨。
二、恰当的图表既能为报告加分,更能为报告减负
图表的目的不只是将数据可视化,必须要做到文字难以表达出来的信息,才能为报告加分。同时合适的图表还必须是个“实力派”,代替大段重复性和难以理解的文字,为报告减负。
三、好的图表应该是大家都能看得懂
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:
1. 实用。报告之中“寸土寸金”,图表必须“节省空间”。
2. 极简。删除多余元素,减少重复元素、保留关键元素、增加必要元素。如精简不必要的网格线,简化坐标轴值。
3. 清晰。图表应层次分明,切忌混乱无序。
4. 唯一。一张图表尽量只表达一个观点,多个观点时宜分开阐述。
5. 细节。巧妙设置细节引导读者,如引导线(连接器)、参考线(值线)、误差线、分区线、趋势线、标签等。
四、好的图表应该做起来简单,阅读起来更简单
好的图表设计应该为作图者和读者都减负,因此我们应尽量选择最为常见、认可度较高的图表类型。
对于制图者来说,建立好常用图表的模板后,可以多次利用,套用新的数据后可以一键生成满意的效果,既降低图表制作难度,也能提高制图效率。
对于读者来说,看到熟悉的图表,就像在街上碰到熟人,扑面而来的亲切感,无需任何的客套就可以直接进行交流。假如碰到的是生僻的图表,就像遇到了一个陌生人,天然的会产生一定的距离感。
举个例子,我们今天分享一个不太常见的图表类型“魔方图”,对于不熟悉这个图表类型的人,可能需要5分钟左右的时间,才能看明白它想表达的含义,但是又有多少读者愿意在一张图表上花费5分钟呢?
大多数情况下,读者停留在一张图表上的耐心只有5秒钟,所以我们应该在很有限的5秒钟内,给我们的读者一个满意的答复。
五、好的图表必须能够开口说话
图表本身是没有温度的,很难跟读者进行交流,产生共鸣,所以必须让图表开口说话才行。
让图表开口说话的秘诀就是,直接注明数据反映出的观点,也就是说让图表切题和点题。
实现的方法有很多,比如说采用观点结论式的标题或副标题,利用特殊技巧突出图表中支持结论的趋势变化,丰富数据标签的内容,在坐标轴标签上增加解释性文字等。
六、作图就是为数据寻找最佳拍档
同样的数据可以做成不同类型的图表,恰当的图表类型必须是数据的最佳拍档。
七、同色系配色
很多人对图表存在一个非常大的误区,他们认为图表越漂亮越好,经常使用多种颜色。其实,图表的目的是为了说明了观点,颜色越多越花哨,反而无法真正突出关键数据。建议配色用同色系进行配色,颜色越少越好。